首页   张致一年表   生平简介   学术贡献   图片资料   纪念文集   留 言 板   联系我们   活动动态  
学习恩师、尊敬恩师、怀念恩师
  供稿:陈大元研究员,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          【打印】【关闭

我谨在此写下我感受最深、影响最大、引导我科学研究走理论联系实际道路的回忆,寄托我对恩师的怀念和哀思。

一、学习先生培养年轻一代,不存私心。先生是山东人,生性豪爽、诚恳坦荡,对人对事都是从工作出发,批评和表扬分明,总是坦率直言。先生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,加强对年轻人的培养,他在培养中不分嫡系和旁系,对来自五湖四海的都是一视同仁,对这,我的感受尤为深刻。我是在文革后期才转到张先生门下的,他不仅对我没有另眼看待,反而倍受器重,曾委以研究组长,研究室副主任等职。在出国培养方面,也没有把我丢下,第二批就把我送到了美国衣阿华(IOWA)大学医学院进修受精生物学。因为我大学是学俄语的,英语仅是中学的水平。为了介决语言问题,先生亲自教我们口语,既使白天没有时间,就叫我们下班到他家里去学习,在这过程中他从不厌烦我们发音不准,时态不对,他非常耐心地教我们,只要看到我们有一点进步他就显得十分高兴。这种情景虽然已过去20余年了,但仍然历历在目。最使人感动的是在出国问题上他丝毫没有私心,在他生前一直没有考虑把自已的孩子先送出国去,却一批又一批地把我们送到了国外进行对口培养。当时曾有人好心地提醒先生,你把学生都送出国会影响研究工作进展的,先生却不这样想,他认为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。在已过去的若干年中事实证明先生的远见是正确的,他先后派出的8个弟子,回国后在先生的统一领导下都能独当一面,这8个学生就是后来被称为张先生培养的八大金刚。当我回忆过去的岁月,我不由得感到先生是一直在支持和鼓励我的,当我回国后,支持我成立了“受精生学物”研究组,随后我又建立了受精机理、显微受精和动物克隆三个科研平台,近年来在我接班人孙青原教授的领导下,这一领域得到了更明显的发展。今天我也进入古稀之年,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党的正确领导,没有先生的精心培养,我们的实验室怎能有今天!因此我是永远不忘党的培养,永远感激先生的栽培。

二、学习先生指引我走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之路。我是1957年由秉志老先生从山东大学招来的学生之一,刚来到动物所,秉先生就把我分配给郑国章先生,学习研究神经末梢和再生工作。文革后才转到张先生的研究室 。从五七干校回所后,先分配我到所办工厂负责激素车间生产FSH和LH。随后,我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机会跟随先生出差,从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实践。我们用自已研制的激素做了7-8年马的促发情和保胎研究,研究结果是明显的,保胎率可达86%以上。水貂多产仔和保胎研究也做了多年,亦见一定成绩;鱼的催情和超排卵配合了兄弟组进行机理研究;对大熊猫的有性繁殖研究,增加了双胎率。每当申请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时,我总是得到张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关心,当我写“大熊猫繁殖生物学”研究申请时,先生与郑丕留先生亲自为我写推荐信,最后赢得了成功。张先生在重视应用研究的同时,从来没有忘记理论研究的重要性,不时提醒和引导我从事基础研究,他亲自指导我进行了激素对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研究,对松果体,脑下垂体、卵巢、睾丸做了大量的电镜和组织化学工作,从中获得的重要结果又回过来指导应用研究,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研究水平,推动了本领域的科技发展并锻炼了自已。曾发表了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数篇,获得了科学大会奖、院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等。先生反对为理论而理论,为了发表几篇文章凑数。也反对进行科学游戏,扬扬名气。先生一贯主张科学研究要结合国情,要急人民所急,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,满足人民的需求。先生的科研生涯是充满对党的忠诚,对科学事业的奉献。他的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,永远成为我们学习的揩模。

三、学习先生的艰苦扑素和吃苦耐劳的精神。没有接触过先生的人,给人的印象,肯定以为先生是一个吃不起苦的人,因为先生生于富裕家庭,又从国外回国的。虽然如此,但先生对待自已的生活要求恰恰相反,他很简朴,甚至比年轻人还能吃苦。他在我国三年灾害情况下,从不愁眉苦脸。他经历过“四清”运动,到农村与贫下中农三同,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。还饱尝了文革的浩劫,但他都能正确对待。回忆起我和先生一起出差的情景,不由得对先生更加尊敬和佩服。1972年,我们到内蒙锡林浩特军马场做母马促发情和保胎试验,在张家口经受了考验,住的是干打雷的矮土房和又黑又葬的土坑,房间里还充满一股难以形容的臭气,多数年轻人不愿上土坑,坐了一夜,而先生却在坑上呼呼大睡,和平时一样呼噜声时起时伏睡得很香。到了马场,当时因为我们都是知识分子臭老九,他们把我们安置在厨房的稻草上住,先生没有二话脱衣就睡。第二天军马场的局长(是我们所副所长李振南同志的部下)接见了先生并问起生活安排得如何时,发现我们是在厨房草堆上过夜,局长严肃地批评了马场负责人,才让我们搬进了招待所。虽然如此,先生从无怨言。在这期间每天早晨先生起得很早,一起来就去打开水,部队的小同志感到很奇怪,问我们,怎么相当于我们司令员的老科学家,还天天为你们打开水啊!这不仅说明先生平易近人没有架子,同时也是对我们是一次十分严格的批评。在甘肃山丹马场工作的这几年里,有一次我们(先生、徐一树和我)一下火车,碰上下大雪,马场的车无法来接我们,可是天色已黑,只好设法在车站附近找个避寒地方过夜。车站小得可怜, 在大雪中找了半天,才进了一间泥房,这里条件比张家口的还差,先生面对这样既冷又葬的环境,照样说笑,不一会就打起了呼噜。山丹马场地处祈连山下,蒸不熟的馒头极其难吞咽,我要用大量汤水才能吃半个,而先生三口二口就把馍下了肚,吃得满头大汗,还吃得很开心。虽然条件较差,但先生始终认真工作,不时总结分析。工作之余,先生还与我们说笑、吟诗和照相,先生的乐观主义真使人佩服。先生在实验室从不抽烟,而出差,箱子里除了几件替换衣服外,满箱子主要是香烟,有一次回京途中先生断了烟,于是要我帮他在小车站停车时下去买香烟,这些车站上那有他抽的烟,只有8分钱的无牌香烟,当时我买了几包,但心里犯滴咕,怕先生不高兴,当我正在发愁时,先生却接过烟来就抽,抽得与好烟一样过瘾。其实先生平时生活就那么简扑,他中午不回家,就吃食堂饭菜,不管好坏都吃得很香。先生对钱十分大方,每当与学生一起吃饭时都要他请客,总是掏钱要我代他去办。稿费和奖金从来不取分文,都照顾到学生。直到80年代末,年轻人的工资一加再加,而先生却没有增加,他的工资收入要管儿孙全家,经济似乎显得有些紧张,有一次我们去庐山开会,发现他想给孙子买一件玩具,却挑来挑去嫌贵,最后选了一个只值2毛钱的吹了会叫的小鸟。当时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,心里很难过,大家抢着要给他买,他却坚决不同意。先生对自已从严要求,对生活不怕苦的精神将深刻印在我的脑海中,永远不会忘怀。

今天,我们回忆过去,鼓励现在,展望未来。虽然我也70有余,但我将一如既往地继续不断地向先生学习。学习他的创新思想及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为人民服务的精神。先生的严谨治学,业绩卓著、品德高尚的风范,我们应该把它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。让我们团结起来,共同努力,使生殖生物学研究推向新高潮,使生殖生物学这门学科得到更大、更好、更快的发展。

同志们,我们一定要永远学习先生,永远尊敬先生,永远怀念先生。